由農委會林務局負責的台灣10年一次森林資源大調查,第4次野外調查接近完成階段,這一次不但將全國森林碳吸存量納入,也發現台灣第三處油杉族群,最大一株胸徑達175公分。而一組身負專業調查重任的團隊好手,更以專精技術紀錄了28種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生聲音庫,讓台灣森林的寶貴之處有機會呈現給國人。
盤點森林 計算碳吸存力
台灣全島面積有6成是森林,除林木本身的經濟價值外,對國土保安、水源涵養、育樂遊憩以及生物多樣性的維護,均扮演重要角色。森林資源大調查有如百貨公司年末盤點,藉以掌握全國森林面積、資源現狀以及建立森林資源監測系統,林務局從2007年起展開第4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這一次還將推估全國森林碳吸存量。
由於土壤是全球僅次於海洋的第二大碳庫,現有資料顯示森林生態系足以吸納69%的碳,將之儲存於土壤及枯枝落葉層中。此次調查,即增加必要的土壤取樣,進行剖面描述、容積密度測定及土壤碳濃度分析工作。
這些工程浩大,專業門檻高,為了完成這項艱鉅的工作,林務局由各林管處調派4位自願者,經過數月魔鬼訓練,還能打死不退者,才能進入正式的調查工作。
寬尾鳳蝶食草現身丹大林道
目前,地面調查工作已近尾聲,已經完成90%樣區。16日林務局邀請其中幾位調查高手現場說明。任職於台東林管處作業課的李國維表示,在大武自然保留區穿越樣區時,意外發現一處約40棵台灣油杉,這是繼新北坪林以及台東達仁山區外,全島第3處被發現的族群,其中最大一株的胸徑達175公分。
此外,南投林管處的團隊也在丹大林道首度發現台灣檫樹蹤跡。檫樹是瀕臨絕種之國寶級寬尾鳳蝶的食草,僅零星分布在新竹及宜蘭一帶山區。
聽見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雖為森林生態的重要指標,過去因其生性隱匿,對於中央山脈範圍內的野生動物資訊極為欠缺。此次,調查隊自行設計改造高音質數位錄音裝置,交由現場調查隊員置放於調查沿途野生動物容易出沒的地點,針對鳥類及哺乳類等長時間大量蒐集其錄音紀錄,並針對具指標性之物種建立聲紋資料庫,以及發展自動化聲紋比對技術。
迄目前為止,已累計獲取318個地點合計6,417小時的錄音資訊,經人工辨識與電腦自動聲紋比對後,成功鑑定出台灣黑熊、台灣長鬃山羊、褐林鴞、八色鳥、橙腹樹蛙等28種瀕臨絕種或珍貴稀有之保育類物種的出現紀錄,其中如褐林鴞、灰林鴞等因為夜行性動物,以往較少有野外調查的資料,藉由本次相關技術的開發以及現場錄音調查,突破以往瓶頸限制,成果可謂相當豐碩。
甘苦參半
最後一年,隊員幾乎全都在深山中。為了抵達指定的樣區,調查隊員必須冒著黑熊、虎頭蜂、恙蟲、毒蛇侵擾的危險,克服天候與地形的障礙,忍受長期的孤寂煎熬;抵達樣區後,還必須逐一辨識林木的種類,紀錄林木胸徑與樹高,甚至連地上倒伏的枯木也不能放過。
但額外的辛勞,卻有附加的體驗與感受,山林四季之美,日出、雲海之變化,奇異特殊的地質景觀、深林裡原民智慧的遺址,生物與環境交織下所產生多樣性的變化,卻有說不出的感受。
遺址古蹟漫漫
花蓮處作業課黃俊銘分享在花蓮地區調查的經驗,行經八通關古道,造訪過往日人在台灣山區所搭建的多處駐在所,雖傾圮於荒煙蔓草中,但從十里、多美麗駐在所遺留的石牆堡壘,仍可以遙想駐在所原本宏偉的規模;這些遺址只留下野生動物穿梭其中,因此在下著細雨的午後,出現的是台灣黑熊啃食山羌的情境。
黃俊銘也在華巴諾山區,見證過去日軍為了壓制原住民所搬運的速射炮。日本於日俄戰爭所獲得的速射炮,台灣僅剩3座,華巴諾炮台為保存最良好的一座,炮筒、炮托皆保存良好。
天災野生動物也逃不掉
黃俊銘曾於屯鹿池紮營時,觀察到水鹿在半夜吃食外帳的食物,證實水鹿的雜食性;而眾所皆知山羌以膽小聞名,在調查中感受尤深。他在八通關古道有一夜遇到閃電,雷聲隆隆,不久即發現山羌毫髮無傷死在洞內,研判可能是被嚇死的。
屏東林管處旗山工作站賴明慶在2009年八八風災後路斷,調查工作特別辛苦。這當中,曾於楠梓仙溪、隘寮溪附近發現一處崩塌地,由多種野生動物遭掩埋所形成的亂葬崗,初步研判有山羌、山羊等野生動物,「情境就和小林村一樣」。這打破一般人認為野生動物能提早避災的印象,他這說明天災龐大的威力,連行動敏捷的野生動物都逃不了。
第四次森林大調查樣點的取得是先在地圖上畫上3公里間隔的方格,每條縱線與橫線交會處,即是調查隊員們必須設法前往調查的地點,淺山地區因為林地區塊較為零星分散,取樣的密度更增加為1.5公里間隔,總計全島規劃了3,662個樣區。在這群千挑百選的菁英隊友們堅持下,櫛風沐雨、同心協力,才能一點一滴地完成台灣的山林拼圖。
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表示,森林資源的成果目前進入資料統整階段,預計於2013年底發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