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 台灣林業 98年 4月號
大家都知道,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樹木會幫我們吸收二氧化碳,製造氧氣。
大家都知道,生活要節能減碳。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
樹木吸收的碳去了哪裡?
被樹木吸收的碳到底有多少?
這些,到底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
那,就讓我們來一一告訴你吧!
測量森林土壤中呼吸作用的儀器 |
「碳」在哪裡?地球上的五大碳貯蓄庫(Carbon Pool)
地球上的碳大致分布在5個碳儲存庫(Carbon Pool):海洋、地底、土壤、大氣、植物等。其中以海洋儲存量最高(39兆噸),地下資源其次(5兆噸),其後為土壤、大氣、植物體等。
所謂的碳循環其實就是碳在這五大的儲存庫中轉換的過程,例如以大氣來看,生物呼吸及燃料使用產生二氧化碳釋放至大氣中,是為「碳源」(Carbon Source);植物捕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為「碳匯」(Carbon Sink)。碳元素就在在「源」與「匯」的過程中,移動到不同的「儲存庫」(Carbon Pool)。
大氣的「碳源」
由於化石能源(Fossil Energy)的大量使用,將貯存在地下的二氧化碳經由燃燒釋放到大氣中。科學家計算,工業革命前(1750)CO2在大氣的濃度約為280 ppm,現今增加到400 ppm,共上升43%。預測到21世紀末可能增加到550~970 ppm,氣溫也將隨之上升1.4~5.8℃,對於氣象、生態帶來極大的影響。
依據2010年的統計,目前全球的二氧化碳排出量,約為30,326 Mt(百萬公噸),而台灣目前的二氧化碳排出量為270.22Mt(百萬公噸),高居世界第20位;每人平均排放量為11.66公噸,全球排名第19位。
森林的「碳匯」
森林生態系中的碳貯蓄量約為9,900億噸,分別貯存在植物體內及土壤中。對大氣來說,森林生態系具有重要的碳匯的功能,其碳儲存碳的部份分為:植物體的地上部、植物體的地下部、枯死木、枯枝落葉、森林土壤等,如下圖。
不同林型的的碳吸存數據概算如下表:
資料來源:森林家必攜 |
經過全國森林資源調查資料與計算,我們可以知道:
台灣森林植物體內木質部含碳量約為 191.815 Mt
枯枝落葉層含碳量約為 17.616 Mt
森林土壤含碳量 167.153 Mt
總計台灣森林的碳儲存量為 376.584 Mt(=1382.06 Mt,CO2)
同時根據第2次森林資源調查,林木年生長量約為3.38%,即可算出
台灣森林每年固定的碳為 6.486 Mt( 191.815 Mt×3.38%)
台灣森林每年固定的碳為 6.486 Mt( 191.815 Mt×3.38%)
枯枝落葉每年增加的碳量時 5.527 Mt
可得每年森林固定的碳量為 12.013 Mt(=44.090 Mt CO2)
綜合上述,台灣的森林碳貯蓄庫的碳為376.58 Mt C及每年固定二氧化碳量為44.09Mt。
森林已經做了很多,我們可以做的更多!
對照台灣目前的二氧化碳排出量為270.22Mt,森林每年固定44.09 Mt 二氧化碳,能紓解其中的16%,當然距離零排放還有很遙遠的距離。除了森林外,海洋、濕地等也都提供了不少的貢獻。不過目前也因為政府開始看重森林固碳的功能,積極的推動平地造林計畫,增加固碳的面積與效益;同時開始也推動企業造林等計畫,讓公、民營企業能同步參與造林,有效的貯蓄「綠色存摺」並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面向。
至於我們可以做的事呢?
根據國內研究顯示一棵20年生的樹木,依據樹種不同,一年約可吸收11-20公斤的二氧化碳。但是如果我們用大眾交通工具替代個人的交通工具,一年就可以省下500公斤的二氧化碳;少吹冷氣一年也可以節省500公斤的二氧化碳。相較之下,我們生活上的一點小節省是不是比一棵樹的努力還要多呢?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一直在提倡生活減碳的原因啦!各種生活減碳的小秘訣,也都等著大家更妥善、實際的利用。
相關資訊請參考:環保署綠色生活網、低碳生活部落格
參考別人的環保生活:熟男減碳日記(紀錄片)
參考資料:
試算台灣森林固碳機能,2009,廖大牛,台灣林業。
對照台灣目前的二氧化碳排出量為270.22Mt,森林每年固定44.09 Mt 二氧化碳,能紓解其中的16%,當然距離零排放還有很遙遠的距離。除了森林外,海洋、濕地等也都提供了不少的貢獻。不過目前也因為政府開始看重森林固碳的功能,積極的推動平地造林計畫,增加固碳的面積與效益;同時開始也推動企業造林等計畫,讓公、民營企業能同步參與造林,有效的貯蓄「綠色存摺」並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面向。
至於我們可以做的事呢?
根據國內研究顯示一棵20年生的樹木,依據樹種不同,一年約可吸收11-20公斤的二氧化碳。但是如果我們用大眾交通工具替代個人的交通工具,一年就可以省下500公斤的二氧化碳;少吹冷氣一年也可以節省500公斤的二氧化碳。相較之下,我們生活上的一點小節省是不是比一棵樹的努力還要多呢?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一直在提倡生活減碳的原因啦!各種生活減碳的小秘訣,也都等著大家更妥善、實際的利用。
相關資訊請參考:環保署綠色生活網、低碳生活部落格
參考別人的環保生活:熟男減碳日記(紀錄片)
參考資料:
試算台灣森林固碳機能,2009,廖大牛,台灣林業。
這裡有個問題:森林是個有機體,它在吸收碳的時候,也會排放二氧化碳回到大氣中,因此天然林的吸排碳能力基本上是平衡的。雖然林務局不停的做撫育工作,而人為破壞山林的行為仍然繼續進行,加上大地的反撲-山崩與土石流的衝擊,我相信天然林的吸碳表現大概是負多於正。因此天然林應該是碳源而非碳庫。能吸收碳的只有年輕的人造林。我初淺的了解是:人造林在20年生以前(因樹種不同而有差異,20年是個概略值)有活躍的生命力,能吸收大量的碳,過了生長期,吸碳能力便開始萎縮下降。
回覆刪除本文所謂台灣森林年吸二氧化碳量44百萬噸,為總排放量270百萬噸的16%,顯然是只算進(吸),不算出(排)的假數據。拜託!重算一下好嗎?
又林務局網站「森林與碳管理關係」一文中說 :而台灣地區森林林木每年可吸收大氣中約4.56百萬公噸的碳。如加上森林中土壤及枯枝落葉層所固定的碳,其全國森林碳匯量將更高。這一段的前半段所說的森林吸碳量4.56百萬公噸只有本文所述44百萬公噸的10%左右。這話或許可信,但後半段對枯枝落葉層的描述,又有騙老百姓之嫌。因為落葉分解極快,枯枝慢一點,也差不了多少,都可算是即進即出沒有累積能力(準確一點的說法是累積到平衡點以後就變為零了。)的碳中性產品。只有新森林或剛剛砍伐後重種的森林,以及加強管理的天然林才有累積枯枝落葉的能力。所以加速造林加強管理是對的,加油吧。
我的理解是,作者的數據計算因該是依據參考文獻的廖大牛(2009),試算台灣森林固碳機能,台灣林業。該文已經有考慮林型別、樹齡、樹種。雖然無法看出文中的計算過程,但是不會是您質疑的只算進(吸),不算出(排)的假數據。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