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我的家」森林主題網,收集了各種森林的最新資訊。仔細閱讀你會發現,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森林!

森林 ○ 我


為什麼說森林是我們的家呢?
    
        仔細想想,生活當中到底有多少事物與森林相關,一數下去可不得了!森林提供的服務,牽動著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你能說出多少呢?除了我們「看得見」的這些,還有哪些我們「看不見」的服務也隱藏在其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森林生態系對我們提供的服務可以簡單的分為供應 (provisioning)、調節(regulating)、支持(supporting)、和文化(cultural) 等四大類。下面就四大類生態系統服務作介紹。

一、供給服務(provisioning service)
       如:木材、森林副產物、燃料或纖維等物料的供應等等,物料的產出和供給。


 
1.木材

森林提供人們最直接的林木利用。
森林提供人類各種原料,作為建造房舍、製作傢俱、生活器具、運輸工具、樂器、紙的發明等。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204
 




2.森林副產物


森林產物可概分為主產物與副產物,其中主產物乃指森林所生產之木材及竹材,副產物則泛指林地中木、竹材以外具經濟價值之產物,可分為工藝材料類、食用類、藥用類、香料類、油脂類、樹脂類、單寧及染料類、飼料類、觀賞植物類及動物類。
除了主產物,人類亦仰賴許多森林副產物生活。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252

3.能源

森林裡的林木亦作為人們的燃料,也是重要的能源。遠古時期因鑽木取火的發現,改變了人們的飲食方式,並提供人類取暖的功能。時至今日,木材在許多國家仍是供熱與煮食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204
4.淡水

森林是水的故鄉,是因為森林具有保土護坡、蓄涵水量及淨化水的功能,能將水有做有效儲存。森林擁有多層次的結構,具有截留功能,使得雨水不會直接落到地面,造成土壤流失;樹木的根系、枯枝落葉與腐植層則可增加水的滲透和涵養量,減少地表的逕流量,涵養並淨化水源。因此,有森林的地方,就會有豐富與乾淨的水源。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156
 
5.野生動植物

野生動物的分布涉及許多環境因素,包括氣候、植群、地況,與其他動物等因子的影響;森林的植群則由生育地內的各項因子作用而成,例如海拔影響森林組成。動物則會依據其需求選擇適合的森林作為棲地。森林提供基本生存所需,如食物、遮蔽、水、活動空間等。若森林能充分且穩定提供棲息條件,動物能穩定的生存與繁衍。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013


6.野生食物

人類運用森林內的各種資源作為食物來源,例如原住民就常用隨手可得的野生植物,用作主食及經濟作物:如山蘇、樹薯、桂竹、芭蕉、小米、箭竹等。另外,近郊山森林的里山環境中,居民會運用在地資源作為食物來源,例如野生蜜蜂或是各種菌菇類等。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196P252



7.染料

植物染即是採用植物的根、莖、花、葉、果實、果皮、幹材等為染材,取它的汁液來染麻、葛、絲、皮、毛、棉等天然纖維。這項古老技藝,因為無法量產、不能省時省力製作,在十八世紀時便漸漸被化學染取代,然而早期,森林植物等染材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染料。例如大菁等。

來源:台灣植物染圖鑑。
 


8.醫療

人類祖先對於植物的品嚐與實驗,累積了數以千計的植物基本資料。除了食用功能外,森林植物還的功能還有止痛、癒合傷口、去熱、增強體力等,當然也有引起幻覺、催眠或鎮靜等。這些功能在一般人眼裡有如巫術,也因此形成另類的權勢。聯合國研究指出1980年全球藥用植物貿易額為5.5億美元,並檢定出400多種商業用途的植物性藥物。

來源:綠色資產。P114。




二、調節服務(regulatory service)
        如:氣候、及水質水量的調節、授粉服務等等,各種正負回饋機制形成的拮抗與平衡。


 
9.水量

森林並不直接製造水,但是它能從雨水落到樹冠之際開始,到形成溪流為止,調節水的行徑。森林可將雨水滲入土壤中,蓄積成為地下水,若能使雨水不斷滲入土壤,由土壤中的孔隙予以蓄留,甚至深入岩層的裂隙、孔洞中,而儲存在地下,容量可是水庫的千百倍。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158。

10.水質

森林由樹冠層、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枯枝落葉層與腐植層所組成;多層次組構,可以讓雨水慢慢從樹葉流經枝條、樹幹、再進入地表被土壤吸收。如此一來,不僅著生植物藉此獲得水分,也可以避免直接沖刷土壤,造成表土流失,也可以涵養水源,層層過濾再可以確保水質的乾淨。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162。

11.氣溫

森林具有遏阻和緩和氣流的能力,能夠阻擋強風分散成小股氣流,改變風的方向。當風吹向森林時會開始減速,氣流因為森林的阻擋轉向上方移動,越過森林後再繼續前進,但此時風速已減。森木中不同高度的小氣流則可使大量涼爽潔淨的空氣流入市區,與外面乾熱的空氣交換,有如巨型冷氣與淨化系統,達到調節通風與消除乾熱的效果。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166。
12.熱輻射與紫外線

森林提供地球熱輻射緩衝貯存機制,避免氣溫升高加速的淡水蒸發及土壤龜裂。而森林具有的碳匯及固碳功能,也可減緩臭氧層稀薄化,避免紫外線照射下產生的各種影響(諸如人類的皮膚癌、植物的生長減緩等)。

來源:大遷移-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
 



13.碳匯

係指森林吸收並儲存CO2的多少或說是森林吸收並儲存CO2的能力。強調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並儲存大氣中的大量CO2,同時森林的採伐和破壞,又將其儲存的CO2釋放到大氣中(即碳源)。換言之,森林既可以成為碳匯,又可以成為碳源。

來源:邱祈榮。林業課程講義。


 14.氮匯

自然土壤中的氮主要來自於枯枝落葉和動物屍體,也有少量來自於大氣(透過降雨)和生物固氮。當森林生態系遭受破壞作為農業使用時,其土壤有機質和營養物質迅速流失。一般森林下層30cm的土壤中,砍伐開墾後有機質減少20%到60%,也因此碳和氮的存量都迅速減少。

來源: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土壤碳、氮循環的影響。張金屯。中國山西大學。
15.氣候

森林因為有茂密的林冠,可以阻遮太陽輻射,因此即便在森林外有烈日高照,在森林裡仍舊保持陰涼。根據研究,白晝內森林溫度較林外低3-5度。另外,森林的葉片蒸散,也增加微氣候濕度,並可增加局部降水的機率。在減弱風的強度及固碳等功能上也都影響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全球氣候。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邱祈榮,林業課程講義。




16.蟲害控制

掠食者通常將病蟲害控制在一定的數量,例如鳥類、蝙蝠、青蛙或蜻蜓等,會吃掉幾百萬隻的小蟲。若沒有這些森林內多樣棲地及掠食者,昆蟲有可能侵害農作物並造成巨大的損失,也可能造成人類的疾病發生。

來源: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基礎篇。



17.疫病控制

1990年巴西出現的瘧疾造成發燒、噁心、發冷、疼痛的問題,病例高達25000件。研究人員發現,引起疾病的蚊蟲在佔該區叢林內蚊子數量2%,但是在屯墾者的農場則佔了95%。研究者表示:他們能在森林中生存,但活動很困難,而森林的砍伐及聚積的水,讓這種蚊子大量繁殖、獨霸天下。

來源:大遷移-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P127。


18.授粉

昆蟲、鳥類和蝙蝠等森林裡的生物,每天搜尋食物的過程中會將花粉從一株植物傳送到另一株。動物停在花朵上啜吸花蜜時,身上會沾黏像灰塵般的花粉,當飛到另一朵花時,身上的花粉會被抖掉,就能授粉結出果實。這些授粉者不僅幫助野生植物,對農作物的授粉也是重要的功臣。

來源: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基礎篇。




19.污染減量

森林的存在具有各種污染減量的功能。
森林中樹木的葉子可以吸收噪音,帶來寧靜(10公尺寬的林帶,可以減弱噪 音30%,40公尺寬的林帶,可以減弱60%);森林中的葉子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污染物,淨化空氣;森林裡多層次的植被及土壤,對水質淨化也有重要的功能。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182、P184。




三、支持服務(supporting service)
        如:養分循環和土壤形成,對其他生態系生產力的貢獻,通常是前兩類服務的綜合結果。



20.基因庫

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面(物種、生態系、基因)是無法分離的,因為此三個層面彼此相互深刻地影響。森林中多樣生態系統,不但讓多樣物種適地生存,更提供基因多樣性完整的保存資料庫,也作為未來學術研究與科學調查的重要依據。

來源: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基礎篇


 

21.土壤保護

森林對於土壤保護具有重要的功能,樹木根系可以涵養水分和固土功能,雨季可以防止大雨沖刷,旱季時調節水流,保持土壤濕潤,不致造成土壤劣化或沙漠化。功能包括:林木截留作用減少地表逕流、植物體的存在促進蒸發散減少土壤含水率、增加地表面滲透、增加土壤滲漏、土砂扞止減少地表沖蝕等。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邱祈榮,林業課程講義。

22.能量循環

人類及其他動物無法從陽光中直接獲取活動能量,我們必須仰賴植物以直接或間接方式獲取能量。森林裡的各種綠色植物捕獲太陽能,藉由光合作用將能量轉換為澱粉或糖,進而將能量儲存在植物葉或莖部。動物捕食植物時,動物就獲得植物儲存的能量,同時將部份能量儲存體內,再傳遞到肉食者體內。

來源: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基礎篇。




23.森林、溪流、海洋生產力

儘管山與海相隔遙遠,但是山上的森林所製造的養分,會經由河川載往大海,養育海洋裡的森林。森林底層的落葉經過小蟲和微生物分解成了腐植土,流入溪流中,再流入大海,被浮游植物和海草利用,也照養了許多小型魚類和幼魚,海裡的魚群和各種生物就越來越多了。

來源:上山種下一棵樹。






四、文化服務(cultural service)
       如:資源觀、環境技藝、藝術等等,因自然環境所產生的潛在的、精神層面或審美獲益、文化認同的基礎。

 

24.景觀

森林景觀資源包括:地形(高低變化)、地質(土地組成)、動物、植物、氣象(不同氣候帶形成的特殊景觀)等。另外,因為臺灣多變的氣候類型反應在豐沛的森林植群上,也呈現出不同的森林景觀。包括:高山寒原、亞高山針葉林、冷溫帶針葉林、涼溫帶山地針闊葉混合林、暖溫帶闊葉林、亞熱帶闊葉林、熱帶季風林,以及紅樹林等。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131。


25.休閒遊憩

森林環境的美並不侷限於景觀上、生態上的,也有情意面的。遠離塵囂、脫離工作壓力之外,接近森林、體驗大自然的氣氛,達到身心平衡是另一種體驗。森林所提供的體驗可以是安靜、祥和的,也可以是新奇、冒險的。森林提供人們多樣化的休閒遊憩體驗機會。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200。


26.生態旅遊

依據「臺灣生態旅遊白皮書」要點,定義生態旅遊為:一種在自然地點所進行的旅遊形式,強調生態保育的觀念,重視環境教育與社區居民的福祉,並以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它是一種小眾、於自然地點、以不干擾森林動植物的前提下,盡情享受自然生命與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活動。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256。


 27.在地文化

自古以來,人類就和森林有密切的關係。過往人類在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意念下,憑依森林的循環規律、保育森林、善用森林,並依其生活與文化所需,投注智慧努力,建立技術、典章、制度或其行為及生活方式,可謂森林與在地文化相互影響依存之映證。

來源:你不知道的森林。P194。


 28.美學

美學的內容範圍,一般分為三個領域,即藝術美、社會美、自然美。森林美學是研究森林「美的價值」及「景觀經營」之科學,以自然美為主,但是與藝術美、社會美亦有共通性。大自然森林裡的景觀是一可見的實體,由這些實體組成各種變化的風景,帶給觀賞者心靈之感受或衝擊,是旅遊遊程中具重要價值之所在。

來源:楊秋霖。森林美學及其應用。

29.環境教育

簡要而言,環境教育的定義為:在環境中;教導關於環境;為環境而教育。而環境教育的五大目標包括:覺知、知識、倫理觀、技能、行動等。環境教育的特色包括:它是科際整合的教育,是全民教育,也是終身教育,以解決環境問題為最終目的。廣義的環境教育又可區分為學校環境教育、環境解說,以及環境傳播等三大項。

來源:環境教育實務準則。

30.設計原理

森林裡的各種動植物啟發了人們的好奇心與想像力,藝術創作、音樂、文學與詩歌等,都是受到各種動植物的啟發而產生,而且,人類有許多重要的科學發明,都是受到森林環境及大自然裡各種動植物的啟發。

來源: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基礎篇








2 則留言:

世界森林時鐘

     碳吸存             造林的面積          毀林的面積            可再生資源          林木產品的價值